年7月21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的“植物王国之旅”求真科学营在精心策划了两个月之后,正式开营。来自北京、杭州、临沧、昆明的小营员从天南海北汇聚昆明,开始了本次奇妙的科学探究之旅。
求真科学营为中国科学院的科普品牌产品,为半公益性的科学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科教融合培育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使他们热衷于科学探究,善于提出问题,不断寻求答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沉浸在科学世界。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聆听前沿科普报告、参观科研场所、动手做研究实验、探究科学问题、参加探究成果答辩和开展文体活动等。
本次“植物王国之旅”求真科学营为期十天,由植物化学成分探究课程、极小种群野生生物保护、珊瑚骨、蝴蝶标本制作、舌尖上的植物、浅析植物科学画、丰富多彩的高山植物、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探秘种子的世界等探究课程和活动组成。
植物化学成分探究课程
植物化学成分探究课程,首先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展开,由国重室学术秘书鞠鹏指导营员了解科学活动中的安全事项,并在其带领下参观了该室的展览厅,营员们认真了解了研究室的定位、发展历史和成果,清楚了本次探索之旅的科学目的与任务。随后,营员们在国重室科普团队的指导下展开了实验的设计、实验仪器的使用、科学问题的讨论等,通过对不同植物的提取、分段萃取、波层色谱层析等植物化学手段探索了不同植物、不同馏分化学成分的差异,并对实验中的现象和结果展开了讨论。所有营员均认真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在中午午餐时间与指导老师展开了讨论。
极小种群野生生物保护课程
在植物园探究课程中,由昆明植物园科普办公室高级主管孙先凤向营员介绍了五小叶槭、漾濞槭、西畴青冈、毛果木莲、蒜头果、巧家五针松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讲解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生存状况,保护价值以及科学家所作的贡献。怀着一份好奇心,营员们踏入了热带植物世界一一昆明植物园扶荔宫。昆明植物园讲解员为营员讲解了扶荔宫的起源、名字由来、以及扶荔宫里的植物,和它们背后的故事。让营员们目不暇接,兴奋不已。
神秘的珊瑚保育课程、体验野外昆虫采集和“奇妙的昆虫”科学标本制作
昆明动物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动物科学参观体验、神秘的珊瑚保育课程、体验野外昆虫采集和“奇妙的昆虫”科学标本制作等4项昆明动物博物馆年新课程研学活动。在课程开展活动中,营员们在昆明动物博物馆珊瑚课程的学习了珊瑚的分类,如何保护珊瑚,并亲自动手制作了珊瑚标本。 在丽江高山植物园野外台站,带领孩子们真正接近科学家们的野外采集活动,让营员们异常兴奋,因为在期间,学会了使用昆虫网和三角袋、毒瓶等制作方法,在野外环境中学会采集原则。当营员们合作采集到第一只蝴蝶的时候,兴奋不已,并在老师指导下,认识蝴蝶和蛾子的区别,昆虫的特征等等科学知识,让大家深感受益匪浅。 另外,昆明动物博物馆文创产品“奇妙的昆虫”科学礼袋首次在科学课程中使用,并获得多方好评!本次科学营昆明动物博物馆以全新的课程打造出的科学探究线路主要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启迪了科学智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舌尖上的植物
英文有句名言说”Varietyisthespiceoflife”——大意是变化是生活的调味料。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上官法智作为本次求真科学营的带队老师,更愿意把这句英文理解为:“香料造就了变幻多姿的生活”。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香草香料兴许从未像大米、小麦等主粮那样对人类的生存繁育必不可少,但却在人类的饮食文化上留下了缤纷的色彩,并促发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本次舌尖上的植物探究课程旨在让营员们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植物,并体现出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让营员们体味一下生活中所谓的酸甜苦辣。
在体验课程中首先,幽默的上官老师带给了大家一场趣味恒生的“植物味道”互动型的讲座,开启了奇妙的植物味觉之旅。以世界各地的特色植物为主体,涵盖其食用、药用、香料等功能;然后,选取甜叶菊、西番莲、野香草、罗望子、酸角、佛手柑等数种植物,小伙伴们“闻品结合”来体验植物,将处理过的植物现场泡茶,让孩子们认识植物本源。
丽江高山植物园――高海拔求真之旅
海拔的丽江高山植物园,科学营正式开启了高海拔求真之旅。丽江高山植物园主任许坤为营员们做了简要的报告,介绍了中国在世界园林园艺界的地位,云南在中国植物界的地位;丽江高山植物园的由来以及历史发展,为植物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营员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提问。 高海拔之旅中第一天的活动主要活动是浅析植物科学画,营员们体验了一次植物学与艺术的碰撞。丽江高山植物园的吴之坤老师介绍了5种植物,营员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了一种植物进行作画。由昆明植物园科普工作人员刘素璇对绘画技巧以及植物特点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和具体的讲解。半天之后,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绘画结束之后,营员们在空白处把植物的科名,属名,种名以及拉丁名还有相关的植物学特性都记录下来。并对此植物本身或者作画的过程抒写了心得体会和感想。营员们纷纷表示,通过绘画才能真正观察并深深记住植物的细节,对植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高海拔之旅第二天的活动为:植物与动物相结合的课程。丽江高山植物园工作人员黄华和吴之坤精心准备了三节课,分别是昆虫标本采集制作,昆虫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丽江生物多样性介绍。从理论上先为营员们建立起相关科学认知概念。下午是户外课程,营员们分为两组,分别参与动物认知及标本制作、植物认知及标本制作课程,欢声笑语,提问不断,充分互动。
营员们通过室内外课程相结合,听、说、观察、动手相互渗透。圆满完成了本次求真营高海拔之旅的所有课程。
探秘种子的世界
作为植物物种繁衍的载体,种子形态各异,千奇百怪,在植物物种多样性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与植物及种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课程通过四个方面开展。探秘种子的世界课程通过宣传展板和实验室的参观讲解,让营员们了解种质库的建设过程、种子的保存原理、种子从采集到入库的管理过程及现在正在进行的种子开发和利用;同时带领营员们参观种子博物馆,与种子实物零距离接触,了解种子的形态结构、散布方式和种子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观看种子科普视频。
营员们还在老师的知道下自己动手清理、观察、解剖并描述采集到的种子(火龙果、金沙槭、三根刺和金丝桃),并观察、解剖这些种子。
在整个求真探究之旅中,不仅通过科教融合培育了营员们的科学兴趣,同时也使他们懂得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要善于提出问题,不断寻求答案,激发了营员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边走边写得记录方式也让他们再整个学习过程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稿,求真科学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