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类植物的多数种类均是高大挺拔的乔木,其树姿雄伟、苍劲、长寿,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是我国很多风景区的重要景观成分!
松树常见种类: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成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一束。如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的叶2针一束,白皮松的叶3针一束,红松、华山松、五针松的叶5针一束。
松树上最常见的“枯梢病”:
松枯梢病一般发生在苗木至成林大树的芽、针叶、枝梢和根茎处。初发病时,嫩芽、针叶、枝梢出现青铜色,渐变红褐色,整个树冠呈现“红顶状”,严重时树皮溃疡,皮层开裂,从树皮裂缝处流出松脂。新梢病后弯曲,萎蔫枯死,针叶变成褐色。病部仍可向枝干蔓延,使整株松树枯死。2-5年生幼苗,以顶芽和上部针叶受害者较多,逐渐向下部扩展,使整株枯死。根茎处受害时,茎皮组织变深红色,具黑色线纹,且延伸到木质部,严重时幼苗枯死。
松树枯梢病的发病规律:
每年3-5月第一次发病,7-8月第二次发病,7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10月以后病情缓慢。病菌靠风雨传播。在自然条件下,病害主要发生在嫩梢伸长的后期,很少发生于嫩梢伸长前期。病菌在25-28℃生长良好,当分生孢子萌发侵入组织后,8-14天就出现症状,24-28天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土地瘠薄、营养供应不足、生长衰弱,易被病菌侵染发病;夏季雨量增多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发病较重;土壤粘重板结积水、林分郁闭度大、通风差、树木生长衰弱时容易发病;成年大树的树冠下部病重,自下向上蔓延。
松树枯梢病如何防治?
1、选育抗病树种。引种苗木时,要做好产地检疫,用无病苗造林,防止向外地传播。
2、注意适地适树造林,成林后及时进行间伐。搞好林内卫生,结合间伐清除病树病枝。避免在发病盛期修枝,防止病菌侵染。
3、幼株发病初期可使用淇林田钧+岁语喷施,结合地下部使用淇林岁源+稼程灌根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