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研40余年,他集多种派别为一体,建造

半岛全媒体记者杨阳实习生王之卓

  盆景之美,美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集自然与艺术之精华,方成小小盆中景。“三年修一枝,十年磨一景,永无满意时,自嘲是花奴。”在青岛市城阳区超然社区超然村,藏着一个“盆景园”,在12亩地的空间里摆放了近千盆盆景,走进园内,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造型各异的盆景舒展着身姿,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一盆盆别致的盆景均出自徐奎明之手。年轻时到处拜师学习,没有教材,凭着对盆景制作的执着与热爱,他专研盆景0余年,制作盆景上千盆。

  在0余年里,徐奎明逐渐对盆景知其然,再到知其所以然,最后成了行家,对盆景的喜爱已到痴迷的境界。他的盆景在各类大赛中屡获大奖,在全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获得银奖,在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获得金奖,在山东寿光花卉博览会获得银奖等,在地方盆景展获奖更是数不胜数。

将爱好培养成手艺

  年,徐奎明在青岛市城阳区超然社区超然村租下12亩地,投资余万元把这片荒地打造成一个“盆景园”。在这里有千余盆大大小小的盆景,放眼望去,有的盆景庄重古朴、气势磅礴;有的婉约优雅、恬静自若;有的新奇古怪、千姿百态……处处展示着徐奎明的匠心。站在园子内,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心情瞬间放松下来。

  谈起与盆景的结缘,徐奎明告诉记者,幼年时便已随父亲开始赏玩盆景,耳濡目染中,盆景艺术的种子便已深种。父亲便是他最好的老师,学习盆景蟠扎技艺,利用闲散时间,开始购买树桩,栽地养坯,为今后盆景园的打造铺垫。

“烂树桩”变盆景身价翻倍

  在园内,记者看到了一堆看起来不起眼的树桩,还有一堆造型独特、颇具观赏价值的盆景。“别小看这些烂树桩,几个月或者一年多之后,他们就是身价上千元甚至数千元的观赏盆景了。”徐奎明一边拿着剪刀熟练地将园子里盆景多余的叶子去掉,一边介绍起来。

  在三十年前,徐奎明听朋友说烟台蓬莱有颗奇特的树桩,于是,他便开车前去观看,准备买回家。没成想到了烟台,树桩主人却说已经卖到青岛了,徐奎明便连夜赶到青岛胶南,“虽然想要购买遭到拒绝,但能看上一眼就已经很知足了。”徐奎明说道。

  经过大半年的不断寻找,徐奎明又从朋友那里淘到一根即将枯死、造型奇特的树桩,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他经过精心管理等多道工序后,第一盆盆景发出了新芽,并越长越好,引来了众多朋友前来购买。如何掌握“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徐奎明也吃了很多苦。最初不懂得栽培技术,他便在网络上找各种资料进行研究学习,然后全球各地有相关盆景知识的会议和展览他都积极报名参加。就这样,慢慢有了灵感,一见到树桩脑子里先勾画出模样,打造专属自己的风格。他还告诉记者,从树桩到艺术盆景,每一步都特别讲究,并根据各自的形态塑造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观赏角度,是不容易的。

  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徐奎明栽种的盆景,很多都绑着铝丝,但是这样的培育方式要几年左右才能上盆,周期较长,为了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徐奎明购买可以上盆的盆景胚桩直接用铝丝进行造型固定。在徐奎明手上,有一颗养了五十多年的松树,当时是朋友送的一颗野生黑松,这颗松树的枝干不过手指粗细,后来徐奎明便嫁接上五针松,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现在枝干达到20多厘米粗,松树现在变得遒劲有力,饱含岁月沧桑,树冠则丰盈饱满、飘逸自然,在众多盆景当中气质出众。“前几年,朋友出价10万元想买这个盆景,我都没有舍得卖。”徐奎明说道,“我花费了很多心血,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感情很深。”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三两好友、听雨赏花,平淡的日子,却诞出无穷趣味。徐奎明说道:“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活自己开心的人生。”

遍访各地集盆景多派于一体

  中国盆景素有重技艺、重作品,不重文化传播的倾向,盆景艺术高深的理论、高难的制作,被视为有着高不可攀的“距离”艺术。徐奎明认为,每盆盆景都是有灵性的,它们是会“说话”的朋友。他说道:“只要你对它好,细心养护,它也会随你的心意生枝长叶,越长越好看。一株好的盆景,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在树根的造型上精心布局,也要根据树枝的形态进行合理裁剪,这都需要园艺人打磨创造。

  在徐奎明年轻时,遍访国内外的盆景大师与其切磋盆景技艺,集岭南派、海派、苏派等盆景派别为一体,结合北方汉子的粗狂豪放,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自己的盆景作品中。在园内,30多年盆龄的黑松、赤松盆景,0多年盆龄的杜鹃盆景……都浸透了他的心血。“人如树,需有气度,有风骨,徐奎明说道。对于种植盆景的诀窍,他说,最重要的是毅力,一个盆景需要花费的时间,少则3至5年,多则20年以上,要遵循植株的生长规律,一定不能心急,需要精雕细琢。

  徐奎明说道:“盆景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件永远不会终止创作的艺术品,它是自然界生命点点滴滴延续的证明。”

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

  “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这是徐奎明的心愿也是为之努力的目标,“让更多人走进盆景的世界,认识盆景,喜欢盆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奎明偶尔觉得力不从心,想为园子留下些有经验的年轻人,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爱好盆景艺术,徐奎明说道,“我会一直守着园子,将这份喜爱坚持下去。并且继续深耕盆景文化,推广盆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下一步,他还将培育更多的品种,将盆景打造成行业新名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bdfyy.com/afhpz/609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